让劳动教育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

中国教师报   2023-08-04 15:31:29

“一亩地菜园计划”是北京市十一学校丰台小学两年前发起的劳动实践项目,历时135天,450个孩子全程参与并见证了一亩地里发生的“生长故事”。


(资料图片)

在一亩地里,从无到有,从播种到收获,从观察到探究,学生学会了选择——种什么是学生自己共商选择的结果;学会了劳动——怎么种,怎么除草,怎么采摘,学生走过弯路,但他们知道了什么是“草盛豆苗稀”;学会了观察——通过观察幼苗的生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写下了一系列“自然笔记”。

这是从一亩地里生长出来的“课程”,由学校劳动教师和科学教师共同研发,学生以直接参与农耕的方式学习植物生长的知识,一亩地成为学生生活成长的重要场域——在这里,劳动即生活,劳动即成长。

“让学习回归生活,应该是有趣味、有动力的。若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学习的意义何在?”学校美术教师兼劳动组长孟彬说。在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论坛上,孟彬的讲述让与会代表展开了对劳动教育中项目学习的想象,也引发了劳动教育实践者更多的思考。

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

论坛上几乎每一个呈现的劳动教育实践案例都有一个“故事感”的开始,浙江省温州市黄龙第三小学校长叶克表首先分享了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缘起。2018年秋季是叶克表担任校长的第一个学期。有一次,他在操场上看到了一个踢球的男生鞋带松了,但是自己不会系要找老师求助。这一场景让叶克表颇受触动:我们的孩子连鞋带都不会系吗,这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带着这个问题学校展开了访问调查,在随后的一次家委会会议上,家校之间达成开展劳动教育的共识,学校就此开始了常态化、规范化、课程化的劳动教育实践之旅。

与黄龙三小不同,浙江省平阳县鳌江四中西塘校区的“诚·真”劳动与学生的一次常规劳动任务有关。5年前的一天,学校动员一些学生参与打扫樟树落叶的任务,任务、要求、时间都很明确,但是30分钟过去了,教师发现不少学生没有认真打扫。事后教师在这些学生中进行调查,有的学生说:“我不愿意扫落叶,因为老师要求才不得已出来。”有的学生说:“不少同学没有认真打扫,只是在那里聊天而已。”有的学生说:“落叶太多了,怎么可能扫完。”这次调查引起了学校重视——针对“假劳动和敷衍性劳动”现象,学校将劳动教育的主题确定为“诚·真”劳动,希望学生能从“要我劳动”转变为“我要劳动”。

劳动育人是浙江省平阳县浙鳌高中的立校之本,学校政教主任吴永军以《扫一屋以致“天下”》为题作了专题分享。每天的宿舍卫生打扫是学校规定的劳动日课,曾经一名新生在接到这一任务时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扫地的!”吴永军因此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题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后来这名新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也爱上了劳动。从这一年开始,学校新生始业教育第一课的课题便更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吴永军说:“新生始业教育要从‘学做人’开始,而‘学做人’要从劳动育人开篇。”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第五小学在劳动教育中,基于“走好每一步”理念,以“最小行动”策略逐步开启劳动教育并建构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所谓“最小行动”策略,就是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为了在劳动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大目标,学校引导学生从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劳动做起,制定了劳动清单,细分了劳动项目,以便于让学生轻松迈出劳动教育第一步。副校长任鲁鲁在分享中举例:一年级家务劳动包括叠衣服、扫地等,二年级家务劳动包括叠被子、拖地板等,三年级家务劳动包括钉纽扣、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等。

浙江省平阳新纪元蓝田学校初中分校副校长于建国分享了题为《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报告:“有意思”是以丰富多元的岗位进阶让低年段学生“爱劳动”,“有意义”是找到项目式“勤劳动”的路径,“有可能”是通过交互式“善劳动”促进学做融通。“在‘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之外,我们还在思考‘有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劳动的机会,因为‘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一定是建立在‘有机会’的基础上。”于建国说。

围绕劳动教育的课程化实施,鳌江四中西塘校区建构了“生活性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服务性劳动——集体的事情争着做;艺术性劳动——高雅的事情学着做;创造性劳动——挑战的事情试着做”体系,鳌江镇滨江小学则以“海洋文化”为背景构建了“海之技、海之艺、海之味、海之爱”4个板块的劳动教育课程群。

河南省郑州市艾瑞德学校校长李建华分享的题目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他首先从学校300亩的田园校区讲起:每个班分有一亩田,学校构建了贯穿小学6年的田园劳动课程,学生按照课表安排到田地拔草、浇水、施肥,寒来暑往从无间断。在最初几年,学校着力解决劳动教育场域问题,而最近几年则在重点解决劳动教育“真劳动、全时空、课程化、成合力”等问题,逐步构建起“校园、田园、家园、社园”四园联动劳动教育实践机制。李建华给出了一组数字:92%的学生掌握12项以上劳动技能,99%的学生做过社区义务劳动,学生近视率9.3%,肥胖率2.2%。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李建华以一个公式给予了回应:“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日常化=(真劳动+全时空+课程化+成合力)×坚持。”

劳动教育一直在路上

本次论坛聚焦的重点案例是平阳县教育局鳌江学区整体推进劳动教育的经验。学区主任方德裕详细介绍了学区经验:劳动周以“时间轴线”为线索,以“劳动地点”转换为脉络,以“劳动清单”为活动内容,构建起“设计—实施—展示—评价—反思”五维链条闭环体系。学区各校围绕“劳模精神我学习”“劳动技能我锻炼”“家务劳动我承担”“美化校园我行动”“创意生活我创造”“百工百业我体验”“文明创建我参与”“劳动达人我争当”等主题内容开展设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方德裕看来,学区的劳动教育在未来实践中还要警惕过度课程化、作秀式、景观式劳动。这一点在鳌江镇梅源小学校长王怀标的分享中得到了印证。王怀标说,开发课程最终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只有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学生才能丰富精神生活,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真实的劳动要在真实的场景中发生。”叶克表在分享中道出城市学校存在的劳动教育空间痛点。城区学校往往场地较小、布局固化、设施老化,缺少校内劳动实践空间和基地。在叶克表看来,“建筑不易改变,空间却可以长大”,黄龙三小的策略就是实施更沉浸、更个性、更智慧的校园空间微改造。

论坛结束了,但劳动教育实践者的思考和探索还在进行。劳动教育不仅要创新实践方式、更新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教育“看见人、发现人、发展人、成就人”,这也是与会代表形成的重要共识。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07日第4版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